樂陞案爭議不斷,金管會丁主委一直主張同意收購案是依法行政,金管會沒有責任。但真正的問題是,在8月12號接受趙天麟委員具名檢舉後,金管會到底有什麼作為?接受立委具名檢具,金管會展開調查,才是應該著力的方向。金管會如要求未來公開收購必須繳交保證金,找學者來背書,讓自己卸責,不僅治標不治本,更可能臧害市場的流動性。
就我看來這件事情上,把關的關鍵時間點都錯失了。我一再提及樂陞董監持股僅僅7%,質設比率偏高(平均87%),讓人質疑這等於是少數持股者,拿眾多投資人的錢在胡搞,賠是別人在賠,不當利得卻是少數下決策的董監在把持,公司治理已經蕩然無存。
以樂陞股價過去60天的平均價83.71元來計算,董監事可處分股票的市值才1.54億元;以9/26收盤價37元計,更只有6,800萬元。以這麼小的金額槓桿操弄當時上百億市值的公司,信用擴大到了極致;加上經營管理階層的公司治理意識薄弱,日後會發生背信、詐騙、淘空、炒作等諸多弊案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金管會應全面清查類似持股偏低、質設比偏高的公司,回歸公司治理的精神,並保障小股東的權益。
另一方面,金管會身為主管機關,自然該親上火線,扛起責任。但是扛責任不能只靠挨罵、臉皮厚,而要能深入到証券交易現場,找出問題所在。這半年來,除了兆豐案外,幾乎所有資本市場的大案子,都跟櫃買中心有關。2月份有浩鼎案、5月有光洋科盜賣黃金案、8月有群聯作假帳,以及這次的樂陞案。我國經濟體質改善,併購與收購必須推動,然而多層次資本市場沈屙不除,只怕未來更多問題。
然而這大半年來,櫃買中心有無針對各問題檢討報告?有無進行行政處分?新政府上任前,櫃買中心總經理是李啟賢,這些案子都在他任內發生。但6月底李啟賢卻高升證交所總經理,由原證期局代局長張麗真接任。而張代理董事長至今,這一代理就將近半年,專任董事長懸缺至今。
到底誰在做決策?誰該負責?這些問題,金管會都必須要扛起責任查清楚,給社會一個交代。不能讓台灣「引以為傲」的多層次監理系統,從根爛起。尤其台灣經濟體質以中小企業為主,將來勢必走向併購。這樣的交易市場,投資人怎麼信任?併購與收購還能放心嗎?企業體質又如何健全?
質詢ivod:https://youtu.be/3vthSXQbl94
#樂陞案
#金管會
#投審會
#櫃買中心